Part 2 閱讀的層次 (The Levels of Reading)
針對不同的理解程度,可將閱讀分為等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與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等層次。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擺脫文盲狀態,學會認字。
要教育少數具有高度學習動機的孩子閱讀(通常他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和教育一些不管動機有多微弱或家庭有多貧困的孩子閱讀,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
★ 學習閱讀的階段
一、閱讀準備階段(reading readiness):出生至六、七歲止,學前教育。
二、認字,學習讀一些簡單的讀物:一年級學生典型的學習經驗,最初級的讀寫能力。
三、快速建立字彙的能力及對課文的運用:「四年級讀寫能力」(fourth grade literacy)或「功能性讀寫能力」(functional literacy)。
四、精練與增進上述技巧:八(九、十)年級的讀寫能力,精通基礎閱讀。
★ 閱讀的階段與層次:上述所提的四個階段,都是在基礎閱讀的層次上。只有當孩子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才算準備好往更高層次的閱讀發展;只有當他能獨立閱讀時,才能夠自己開始學習。
★ 閱讀與教育的民主理想:從一個「人人識字」的國家,提升到一個個真正「有能力閱讀」的國民,唯有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夠面對未來世界的需求。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是準備要了解一本書的架構,透過系統化略讀(skimming systematically),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一本書的全貌作出最完整的閱讀。
★ 檢視閱讀Ⅰ:有系統的略讀(skimming)或粗讀(pre-reading)
一、先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相關說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
二、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就像旅行前先看過地圖、弄清楚方向與相關位置一樣,事實上,許多作者在組織目錄頁時都花了相當多的時間。
三、如果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四、讀一下書衣上出版者的介紹。許多書的宣傳文案都是在出版公司企畫、宣傳部門的協助下,由作者親自寫成的。
五、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六、打開書,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後的兩、三頁,因為很少有作者能夠禁得起不在結尾處將自己認為新創又重要的觀點覆述一遍的誘惑。
★ 檢視閱讀Ⅱ:粗淺的閱讀 (Superficial Reading),是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容的必要步驟
找到正確的閱讀方向的規則:初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時,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只要注意能夠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了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部份而停頓。
我們所受的教育,幾乎都強調要特別注意那些難懂或不解的地方,但是如果時候不到就埋首於「務求甚解」的話,很容易落入「見樹不見林」的困境,這時候查字典、研讀註腳、註釋或其他參考資料等,只會妨礙我們的閱讀,因為如此地毯式追根究底的態度,等讀到最後的時候,已經忘了開始是什麼了,也無法洞察全書或全文的意義。
在閱讀一本書時,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損及理解。在初次閱讀一本困難的書時,不要企圖了解每一字一句,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規則,也是檢視閱讀的基本概念。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這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比喻來說,在這層次的閱讀,讀者會緊抓住一本書,直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法蘭西斯‧培根曾說:「有些書可淺嘗即止,有些書需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咀嚼與消化的功夫。
★ 分析閱讀Ⅰ: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在找出一本書的整體性架構。共有以下四個規則:
一、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做分類。
二、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使用單一個句子,至多幾句話〔或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三、按照順序與邏輯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擬成綱要:列舉出書中重要篇章,說明他們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或邏輯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架構。
四、發現作者的意圖,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想要解決的問題。
有關規則的一些說明:
規則一:一定要知道所讀的是哪一類的書,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開始讀之前就先知道
■ 一本書的分類
◆書籍分類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Classifying Books):先檢視手上的這本書,用檢視閱讀先瀏覽:讀讀書名、副標題、目錄,至少看過序言、摘要介紹及索引,如果有書衣,看看出版者的宣傳文案。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傳遞訊號,讓你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如果你不肯停、看、聽的話,駛離了方向也不是他的錯。
◆從書名中你能學到什麼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 Title of a Book):許多人以為他們知道這本書的書名,而事實上只有少之又少的人真正用心讀過書名,也想過其中的含意。許多人會忽略書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要將手邊閱讀的這本書做分類是毫無必要的,如果真的遵照分析閱讀的規則,他們會很感激作者的幫忙。
◆實用性vs.理論性作品 (Practical vs. Theoretical Books)
■透視一本書
每一本書的封面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任何一本值得讀的書,都會有一個整體性的組織架構。
★ 分析閱讀Ⅱ: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在找出一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共有以下四個規則:
一、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二、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三、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四、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有關規則的一些說明:
■規則一:找出與作者共通的詞義 (Coming to Terms with an Author)
◆單字vs.詞義 (Words vs. Terms):找出重要單字,透過他們與作者達成共識。這規則包含兩個部份:第一是找出重要單字,第二是確認這些單字在使用時的最精確的意義。
我們可以期望一個好的作者盡可能穿過語言所無法避免形成的障礙,與我們接觸,但我們不能期望只由他一個人來做這樣的工作,我們應該努力在半途跟他相會。
◆找出字義 (Finding the Meanings ):一定要利用上下文(文脈)自己已經了解的所有字句,來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個字的意義。
■規則二: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Determining an Authors Message)
◆句子與主旨 (Sentence vs. Proposition):句子與段落是文法的單位,也是語言的單位;主旨與論述是邏輯的單位,也是思想與知識的單位。
◆找出關鍵句 (Finding the Key Sentences):從一個讀者的觀點來看,對你重要的句子就是那些需要花點兒努力來詮釋的句子,因為第一眼看到這些句子時並不能完全的理解;從作者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個論述中,闡述作者判斷的部份。
◆找出主旨 (Finding the Propositions):「用你自己的話來說」,是測驗你懂不懂一個句子的主旨最好的方法。理想上你應該可以用完全不同的用字遣詞說出同樣的意義。
如果你放不下作者所用的字句的話,那表示你所接收的程度僅是他的「字」而已,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識」;他想要跟你溝通的是知識,而你只抓到文字而已。
一個作者在寫作時,可能會用不同的字來說明同樣的主旨,讀者如果不能經由文字看出一個句子的主旨,很容易就將不同的句子看作是在說明不同的主旨;一個讀者若不能經由文字語言看出意思與主旨,就永遠無法做相關作品的比較以及融會貫通。
■規則四:找出解答 (Finding the Solutions):在你想發現一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的最後的一個步驟是「找出作者在書中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