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和書打交道(下)

其他與閱讀有關的主題

輔助閱讀的方式 (Aids to Reading)

★ 相關經驗的角色 (The Role of Relevant Experience):如何才能確定你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讀懂一本書呢?只要問自己:在你自覺已經瞭解的某一點上,是否能夠舉出一

個實例來。

★ 其他的書可以當作閱讀時的外在助力 (Other Books as Extrinsic Aids to Reading):就像文章的脈絡有助於理解字義與句子,找出共識和主旨;相關的書籍也能提供一

個大型的網絡(背景知識),幫助你詮釋手上正在讀的這本書。

★ 如何運用導讀與摘要 (How to Use Commentaries and Abstracts):特別注意的是,必須先讀完全書,才去看導讀,而不是在閱讀之先。如果已經看完全書,若遇導讀中有所謬誤的地方,很快你就知道它錯在哪裡,也不會因它誤導而誤解;但若開始閱讀前就完全依賴導讀的話,你將無法察覺謬誤之處。

  摘要的用途與導讀類似,首先如果你已經讀完全書的話,摘要能喚醒你的記憶;此外在針對某個主題同時閱讀比較多本書的時候,摘要的用處很大,你可以藉此判斷手上的書與你的主題是否密切相關。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How to Be a Demanding Reader)

★ 主動的閱讀基礎:主動閱讀的核心是「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試著去回答的問題。」閱讀的藝術就是要以適當的順序提出適當的問題,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可能找出答案。

★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 (How to Make a Book Your Own):

  ☆ 為什麼在書上做筆記是不可或缺的事?

  1.保持清醒

  2.主動的閱讀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用語言表達,無論是用講的還是寫的(如果某人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

  3.將感想寫下來,有助於記住作者的思想

  ☆ 做筆記的方法 (Note-making)

  1.結構筆記(structure note-making):主要的重點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此乃檢視閱讀的層次。

   ■ 這什麼樣的一本書?

   ■ 整本書談的是什麼?

   ■ 作者以什麼樣的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與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2.概念筆記(conceptual note-making):此乃分析閱讀的層次。

★ 培養閱讀的習慣 (Forming the Habits of Reading):知道一項藝術的規則跟養成習慣是不同的。我們談到一個有技術的人時,並不是在說他知道該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經養成去做那件事的習慣了。要養成習慣,除了不斷的運作練習之外,別無他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實際去做中學會如何去做」的道理。在養成習慣的前後,最大的差異就在閱讀能力與速度的不同。

  ☆ 由許多規則中養成一個習慣 (Forming Many Rules to One Habit)(規則的自動化):閱讀就像滑雪一樣,做得很好的時候,都是優美又和諧的活動。要想流暢、平滑、穩定的在雪地上悠遊迴旋,一定要忘掉那些分開的步驟,才能表現出整體的動作,但是為了要忘掉這些單一的動作,一開始你必須要先分別學好每一個分解動作。規則的多樣化意味著要養成一個習慣的複雜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許多不同的習慣。

閱讀的最終目標: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Reading and the Growth of the Mind)

  良好的閱讀基礎在於主動的閱讀,所謂主動的閱讀就是要能提出問題來。

★ 好書(需具有某種困難程度)能給我們什麼幫助 (What Good Books Can Do for Us):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範圍以內,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你必須要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當下心智能力的書。為了訊息而閱讀就跟為了娛樂閱讀一樣,沒法幫助你心智的成長,也許看起來你會以為自己有所成長,但那只是因為你腦袋裡多了些之前沒有的訊息而已,然而你的心智跟過去一樣,只是閱讀數量改變了,技巧卻毫無進步。閱讀一本好書,除了增進閱讀技巧之外,由於更深刻的體認與思想,也會增進對個人與世界的理解。

沒有留言: